1、硝化菌受自身活性降低及氧传输浓度梯度下降;
2、工艺本身的问题,曝气池单元停留时间偏小,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也就相对较弱。
解决办法:
(1) 减少进水量,减小内回流比,延长好氧单元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提高硝化效果密切关注其他水质指标及污泥指标的变化;
(2) 尽量避免出现污泥解体或污泥膨胀现象;若出现该情况则应迅速向系统中投加氓凝剂或铁盐,改善污泥絮凝及沉降性能;
(3) 关注 pH 及 TP 情况,尽量保证系统处于弱碱性环境,必要时向系统中投加适量的Na2C03以补充硝化所需的碱度;
(4) 若反应器内TP浓度显著低于平时水平,则应向系统中补充适当的磷酸二氢饵或磷肥,改善污泥的絮凝效果及硝化能力;
(5) 加大外回流比、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 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6) 适当提高 DO 浓度 (2.5 -4.0 mglL) ,改善 硝化效果;
(7) 待这部分污泥进入二沉池后,减少外回流量并增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此部分污泥尽快进行无害化处理;
(8) 若条件允许,可以分别测定污泥呼吸指数 及硝化速率,协助超标原因的判断;
(9) 加大取样化验分析频次,检验所采取的应 急措施对出水水质的改善效果,否则应更换其他方法或多种方法联用,尽量缩短处理系统的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