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技术的特点是为各种物理、 化学、 生物等手段对工业所排出的废水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达到工艺要求的水质,然后回用到工艺中去,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下面就两种最主要的回用技术作一介绍:
一 、冷却水技术
节约冷却水是工业节水的主要途径:
1 、改直接冷却水为间接冷却水 在冷却过程中, 特别在化学工业中, 如采用直接冷却的方法, 往往使冷却水中夹带较多 的污染物质,使其失去再利用的价值,如能改为间接冷却,就能克服这个缺点。
2 、降低冷却要求,减少冷却水用量。
3 、采用非水冷却。如在某种工艺生产中,采用空冷或油冷,达到冷却的目的。
4 、利用人工冷源或海水作冷却水,减少地下水或淡水用量。
5 、合理利用冷却水。对已使用过的冷却水可以进行一定的降温措施后, 反复使用,也可以在第一次作为冷却 水使用后,用于其它对水质、水温要求较低的场合。在采用这个办法时,要注意各车间供水系统的密切配合, 加强冷却水的管理 ,避免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影响其他车间供水。
6 、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这种冷却水利用技术主要是经过冷却器变成的热水经过冷却构筑物使水温降到回用水 水温,从而循环使用。 冷却水在循环使用时,应注意水中细菌的繁殖、水垢的形成、设备腐蚀、水压、水量变 化等问题。
二、 一水多用或污水净化再利用
由于生产工艺中各环节的用水水质标准不一, 因此将某些环节的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重 复利用或用于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环节中。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如: 可先将清水作为冷却水用, 然后送入水处理站经软化后作锅炉供水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生产、生活等。
生活中水主要指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使用标准后,用于冲厕、绿化、景观、喷洒 路面以及冷却水的补充等杂用。中水水质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1 、中水水源
选择中水,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
A 、冷却水 B 、淋浴排水 C 、盥洗排水 D 、洗衣排水 E 、厨房排水 F 、厕所排水
2 、处理工艺 当以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作为中水水源时, 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的工艺流程。 当利用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 可采用二段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 的处理工艺流程。
3 、中水设计建设规定,凡建设项目都应按规定同时配套设计中水设施, 属以下情况的建设项目必须配套设计建设中水设施:
A 、宾 ( 旅 ) 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等建筑的建筑面积在2 万平方米以上。
B 、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在 3 万平方米 以上。
C 、住宅小区规划人口在 3 万人以上 ( 或中水回用量在 750 立方米 / 日以上 ) 。
有关中水设施的管理按照建设部发布的 《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 执行, 中水设施 的设计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编制的《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这样一个有利于环境的回用技术
为什么说“再爱你不容易”呢?
2014年科技日报有篇这样的报道
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西北、华北等省区极度和重度缺水。利用好中水是解决缺水危机的重要出路。
发电厂是耗水大户,其水冷塔需要大量水来循环冷却。公司平均每天用水量为3.69万吨,其中城市中水约1万吨,约占总用水量的27.1%。
从一级B污水处理成中水的成本就要0.57元/吨,中水厂可以说是赔钱给电厂用的。为加大中水回用力度,有的当地政府每年给中水厂补贴180万元。
既然能拿到了更便宜的中水,但电厂为何还大量使用自来水?付晖说,其实电厂并不喜欢用中水。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必须稳定可靠,水质好坏影响着电厂热力设备的安全。特别是对冷却塔而言,如果来水中盐分高,将使导电率升高,影响冷却塔和电力设备的运行和寿命。
其实在全国,中水再利用都处于相似境况。在极度缺水的华北地区,中水生产能力为234.78万吨/日,占污水总处理能力的8.7%。现有中水设施实际处理量约113.64万吨/日,仅占废水处理量的5.6%。每天有近1800万吨的中水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与华北地区工业和生活总用水量相比,中水使用量仅占总用水量的1.8%,中水作为重要可选择水源的资源禀赋并未得到体现。
如何理顺中水使用机制?首先是企业使用新鲜水太便宜,导致当前中水利用没有太多的成本优势。国家水专项“战略与政策示范研究主题”研究发现,我国31个省平均工业水资源费仅为0.13元/吨,在36个重点城市中,19个城市的工业水价比居民水价高不足1元/吨,有些城市的工业水价低于居民生活用水的第二阶梯水价。2001—2010年,我国工商企业通过低水价获得超额利润约1.8万亿元。
中水利用还涉及多方面问题,如管道谁来铺设,水质如何确保达标,若不达标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间签订具体的合同加以明确。
在推进中水利用初期,地方政府应在政策跟进、制度完善、体制创新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如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对公共再生水生产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建议在工业和服务业实行阶梯水价,根据用水量不同制定不同的用水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