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水处理正迎来产业“加速度”。2017年以来,水处理市场概念股表现抢眼,反映出水环境综合服务在资本市场的良好预期。
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截至8月31日,包括北控水务、碧水源、东方园林、巴安水务、绿城水务等知名水处理上市企业中报公布完毕,其中较去年同期均呈现出大幅提升,凸显水处理上市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表现较好;营业总收入同比上涨,折射出水处理上市企业稳中有进的业务覆盖范畴;净利润呈持续上扬态势,佐证水处理整体产业链经营效益较好。
亮眼的“年中考”市场成绩与水处理板块需求强劲相互呼应。下半年以来,随着上市企业中报相继对外公布,水处理市场的供需侧逐渐走强。公开资料显示,仅在2017年,累计上涨的水处理企业达数十只,累计涨幅超过近35%,远超传统周期性板块。水处理上市公司斩获不俗“年中考”,一方面环保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节能减排理念融入市场化机制的缩影。
另一方面,水处理整体产业链持续上扬与不断释放的政策利好、资金注入等多维度因素密切相关。在政策面上,2015年以来,顶层设计对生态环境治理重视度与日俱增,对包括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处理装备制造、合作运营模式在内的水处理整体产业链定制出一系列实质性新政红利。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为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勾勒出明确时间表与路径图。很快,水污染防治法重启修订之路、PPP模式强制应用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路径得以进一步囊括。2016年以来,多部委联手打造的环保督察风暴横扫全国31省市区,从“督企”向“督政”的督察方式转变,也使得“环保钦差”绝非虚名。
业界普遍分析指出,2017年是“水十条”阶段性目标的收官之年。从今年年初开始,环保部就对各地的黑臭水体治理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就此指出,2017年下半年要加快抓紧推进水清岸绿的生态行动、完成“水十条”既定目标,即截至今年年底,直辖市、盛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这些政策利好对水处理上市企业来说都是难得的市场契机。
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践行专业精准的供给刚需让市场企业开辟出更多良性盈利路径。据经济日报9月4日消息,一系列政策“福袋”对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及水处理装备制造的大力扶持,为两市、新三板水处理企业业绩提供了上涨的源生动力。相应地,企业在加速涌入水处理板块,落实契合时代发展命题、加快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产业生态时,也给自身带来了更多综合效益。
资金方面,得益于PPP模式在水处理板块加速应用,以往“闹钱荒”、“社会资本被拒门外”的尴尬现实得以根本缓解。公开资料显示,环保类PPP项目中,涉水项目就已超过8成。同时,水环境治理从单一设备走向综合性服务,复杂多远的资金运行也亟待PPP模式深度切入。也正基于此,PPP模式成为水处理资本青睐的对象,与方兴未艾的治理刚需构成两道靓丽的风景线。
国内机构认为,水处理行业前景可期,细分板块总体呈现上行周期。部分子行业如污泥处理、海水淡化、中水回用、膜处理等获将迎来新一轮快速成长期,这些即将站上风口的子领域也有望带来行业水处理大量订单。因而,随着水处理政策利好不断发酵,水处理企业将在此期间汲取更多养分,也有望蜕变成引领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